顯示具有 Podcas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odcas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Common Craft produces short explanatory videos

http://www.youtube.com/user/leelefever

Common Craft produces short explanatory videos that are focused on making complex ideas easy to understand. The company is run by Lee and Sachi LeFever.


Wikis in Plain English




Blogs in Plain English




Podcasting in Plain English




Twitter in Plain English




Social Bookmarking in Plain English




Social Networking in Plain English




Social Media in Plain English




Online Photo Sharing in Plain English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建立 Podcast 平台

大家一起來玩 Podcast 吧! (什麼是 Podcast? 可以吃嗎? ) Podcast 真的滿好玩的~ 不過 Podcast 要如何做, 如何架設才能讓別人訂閱? 如果有玩 blog 的人可能都會知道你的 blog 有提供 RSS, 可以讓人家用 RSS Reader 來訂閱, Podcast 也是用同樣的方式, 讓 Podcast 可以像 blog 一樣讓人訂閱, 只是 Podcast 的 RSS 跟一般 blog 的 RSS 稍微不一樣, 但是只是要玩 Podcast 的話, 不需要去管 RSS 格式長得如何, 只要知道他的運作方式即可(跟 blog 差不多)。 你會玩 blog 嗎? 那麼你基本上也會玩 Podcast 。

跟 blog 一樣, Podcast 也需要一個平台, 你有自己的 blog 或主機空間, 就可以自己架設, 或者是利用免費的 Podcast 平台, 目前國外有好幾個免費的 Podcast 平台可以申請, 只要申請完之後, 上傳你的 Podcast, 馬上就可以讓人家訂閱、聆聽你所製做的 Podcast 了!

前幾天為了弄自己的 Podcast 也試了好多方式, 找了好多免費空間, 搞了好久。 接下來就來說一下我架設 Podcast 平台的心得吧! 目前我是用我自己的 blog 加上 feedburner 的方式建立起我的 Podcast 平台的, 不過一開始根本不知道 feedburner 那麼好用, 所以吃足了苦頭, 足足花了我 2 天的時間到處嘗試不同的方式。

1. Wordpress 使用者的選擇: Podpress (但有點廢 XD)

一開始, 由於我是用 wordpress 來架設我的 blog, 由於 wordpress 的外掛很多, 所以我就先從 wordpress 的外掛找起, 一開始就找到了 podpress, 這個外掛真的非常強大, 所以很高興的就把他裝上了我的 wordpress。 一開始裝的是 podpress 7.7 版, 沒想到隔天, YHH 說我 blog 的 RSS feed 完全變成亂碼。 其實當天我有從 Bloglines 看到我自己的 RSS feed, 只是… 我把他當成了幻覺, 以為是 Bloglines 的問題 XD 之後上網找了一些資料, 才知道… 非英文語系的 blog 內文, 似乎(?)是為了要符合 iTunes podcast 的格式, 所以 podpress 會將內文給重新格式化?? Anyway, 試了好久, 甚至還去改程式碼, 但是… 最後我放棄了 podpress, 因為有更方便的方式, 就是用 feedburner, 後面會提到。

不過對 podpress 很興趣的人, 可以試試看 podpress 7.2 版, 畢竟可以跟你原有的 wordpress整合在一起, 感覺很不賴! 7.2 版不會把 RSS feed 給搞亂, 但是為什麼我還是放棄用 7.2 版? 我也忘記了…

2. 免費的 Podcast 平台: Free podcast hostings

來介紹一下當初放棄 podpress 之後, 所找的一些 free podcast hosting 好了。 找不到滿意的, 我居然註冊了三、四家 Orz

podOmatic

podOmatic 是我第一個試的 Podcast hosting, 有 500MB 的容量, 15G/月 的頻寬流量可以用, 這個數字跟台灣的虛擬主機比起來就很猛了, 打死一堆, 更何況 podOmatic 還是免費的。也有提供 embedded player, 讓你可以放到你的 blog 上, 但是真的很醜 XD 另外, 應該是每家都會提供你一個 Podcast 頁面, 有點像 blog, 可以讓人家瀏覽、訂閱, 可以看看我在 podOmatic 的頁面 http://tzangms.podomatic.com/, 基本上, 對於空間及流量, podOmatic 是首選, 儘管他的 embedded player 真的很醜 XD

podBean

podbean 他的後台就跟 wordpress 長得一模一樣, 在猜想, 該不會就是用 wordpress MU 加上 podpress 架設起來的吧? 呵, 不過對於 wordpress 的使用者來說, 應該很容易上手。 不過, podbean 才提供 100MB 的空間讓你放置你的 podcast 檔案, 我的 小海 Podcast 第一集, 12 多分鐘, 用 mp3 128k 的格式, 就也差不多 12MB了, 所以, 100MB 也做不了幾集, 所以放棄。這裡是我在 podBean 的Podcast 頁面, 一定是用 wordpress MU 架的 XD http://tzangms.podbean.com/

MyPodcast

mypodcast, 沒有找到他的空間或流量的數字, 搞不好, 沒有限制 XD 找到這裡我就累了, 沒真的去玩 Orz 這裡是 MyPodcast 提供的 Podcast 頁面: http://tzangms.mypodcast.com/

switchPod

switchPod 我就沒註冊了 Orz 相信在註冊過三個 free podcast hosting 之後, 誰都會累吧XD, 不過他首頁還滿漂亮的, 也有 450 MB 的空間, 是可以考慮一下的podcast 平台。

odeo

其實 odeo 是我當初想玩 Podcast 第一個想到的! 應該是很多人的首選吧!? 可是在做 Podcast 之前, 跟 jeph 聊天, jeph 他說… odeo 已經不開放可以上傳 Podcast 的帳號了!!!! Orz 應該早就去註冊一個才對! 才不會那麼辛苦, 而且 odeo 提供一個很漂亮的 embedded player!! podOmatic 醜的要命, 想看一下 odeo player 長得如何, 可以到 jeph 的 blog 看看 odeo player, 也一定要聽聽 jeph 的 podcast, jeph 可是一個很有深度的人, 推!

有用 free podcast hosting 的人也來說明一下哪家好用吧!? 我不用 free podcast hosting 的原因是我想在發佈 Podcast 時, 在我的 blog 也能同時收聽, 所以除了 odeo 有漂亮的 player 可以搭配 blog 之外, 我只能考慮下面寫到的 FeedBurner 了。

3. 使用你自己的 blog 搭配 Feedburner !

前找了那麼多東西, podpress, free podcast hosting, 整整花了 2 天, 想讓自己的 podcast 可以上線, 最後找到了 FeedBurner!! 我的天阿, FeedBurner 是我的救星! 只要你有自己的 blog, 只要可以產生 RSS 就可以了!! 去註冊個帳號, 然後把你的 RSS 用 FeedBurner 燒一下, 記得勾選 “I am a Podcaster!”, 那麼, 出來的 RSS feed 就可以當成 Podcast RSS feed 了!! 超方便吧!? 只要你在文章中有 link 連結到你的 Podcast 檔案(mp3, aac, … etc) , 那麼 FeedBurner 就會幫你那篇文章的 RSS feed 變成符合 Podcast 格式的 RSS feed, 神奇吧!

不過像我為了怕我的 Podcast 包含多餘的東西, 我就在我的 blog 開了一個 myPodcast 的目錄, 就是單純用來發佈我的 Podcast, 然後把這個目錄的 RSS 拿去給 FeedBurner 燒, 燒完就可以讓大家訂閱啦!! 像我的 myPodcast 目錄的 RSS 如下:

http://tzangms.com/?feed=rss2&cat=153

用 FeedBurner 燒出來變下面這樣, 這個 RSS feed 就可以直接用 iTunes 訂閱了!

http://feeds.feedburner.com/tzangmspodcast

那要如何像我 blog 右邊的 Podcast 圖示, 一點下去, 電腦就會自動開 iTunes 訂閱呢? 只要把上面 RSS Feed 的 http:// 改成 itpc:// 就可以了, itpc 的意思應該指的就是 iTunes Podcast, 變成下面這樣

itpc://feeds.feedburner.com/tzangmspodcast

另外, 使用 FeedBurner 方便的一點就是, 我在發佈 Podcast 到我的 blog 同時, 就像小海Podcast第一集所看到的, 可以直接在我的 blog 點來聽, 另外發佈新 Podcast 文章之後所產生的 RSS Feed 也是 Podcast compitable RSS Feed, 可以讓人家直接用 iTunes 訂閱, 例如直接按我 blog 右邊的 Podcast 圖示就會自動開啟 iTunes 訂閱, 下載 Podcast 到你的電腦, 當然前提是你有裝 iTunes。 所以對我來說 FeedBurner 最省力, 最方便!

如果不用免費 Podcast 平台, 那 podcast 的檔案要放哪呢? 像我是用國外的虛擬主機, 頻寬流量夠大, 所以還不至於造成負擔, 如果沒有自己的主機空間的話, 又不想花錢, 也只能考慮第二點, 找家 free podcast hosting 來用, 只是自由度沒那麼高, 如果有自己的主機空間就跟我一樣用 Feedburner 吧! 但是如果怕流量用光, 負擔太重的話, 也可以把 podcast 檔案放在別的地方, 只要有 link 到 podcast 檔案, Feedburner 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沒有自己的空間又想認真做 Podcast 的話, 就只好考慮國外的虛擬主機了! 台灣的虛擬主機流量都不夠大, 訂閱數多的話, 流量就爆了~

這一篇只有說到, 如何架設你自己的 Podcast 平台, 下一篇來寫一下, 怎麼錄製屬於你自己的 Podcast 好了!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iTunes U Proves Better than Going to Class

研究全文刊登在Computers & Education 52 (2009) 617–623
http://www.fredonia.edu/department/psychology/pdf/CAE1263.pdf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itunes_u_proves_better_than_class.php
Written by Sarah Perez / February 25, 2009 7:01 AM / 17 Comments

Skip the lecture, download the podcast. That's probably not what university professors tell their students, but perhaps they should. New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ducted by Dani McKinney, a psychologist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in Fredonia, shows that students who only listened to podcasts of lectures achieved substantially higher exam results than those who attended class in person.

To find out how much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a podcast, McKinney's team created one for a lecture from an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course. The podcast contained both audio and video of the slides used in class.

Half the students (32 of 64) skipped the class and listened to the podcast only. The other half attended in person, where they also received a printed handout. A week later, the students were tested on the material.

Podcast Listeners Did Better

The students who downloaded the podcast alone averaged a C (71 out of 100) but those who attended class averaged a D. And those who listened to the podcast and took notes did even better - their average was 77.

Before university classrooms empty out,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is only preliminary research. McKinney's study involved only a single lecture. Also, motivation may have come into play as well. Her experiment didn't count for class credit, so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with iTunes gift cards. The high scorer from each group was awarded a $15 gift certificate for use in the online store.

McKinney now plans to further study podcasts in the classroom over the course of an entire semester, instead of just one class. She wonders if students might find podcasts more useful early on in a class, when the material is still new. Still, McKinney is a big believer in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education. "I do think it's a tool," she says. "I think that these kids are programmed differently than kids 20 years ago."

iTunes University

http://itunes.stanford.edu/

http://itunes.berkeley.edu/

http://web.mit.edu/itunesu/

蘋果展開iTunes U計畫_蘋果日報 March 4,2006

陳宜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憑其iPod數位影音播放器和iTunes音樂網站,稱霸數位影音市場,現在又展開擴大版圖最新行動,廣邀全美各大學與教育機構加入其iTunes U服務,將課程講授內容的podcast聲音檔案及其他教育資料,上傳到各校在iTunes的子網站,供人下載。

蘋果2001年推出iPod至目前,已售出逾4千萬台。該公司1年多前就和史丹福等6所美國大學合作,展開iTunes U(U為大學university的縮寫)計劃。學校利用網路教學,並非創舉,不過隨著數位影音檔案下載的普及,將手持式影音播放器應用於教育,已成為數位時代的新潮流。

為各校量身訂做網站

  將教師授課內容數位化供學生下載,有助複習課業,但部分教授擔心,這會讓學生產生鬆懈心理,導致缺課率越來越高。

  蘋果提供針對各校量身訂做的軟體與子網站,方便各校師生將podcast、有聲書和影像檔案等資料,上傳到由蘋果負責維護的伺服器內儲存,並讓各校將過去使用的系統與iTunes子網站整合,俾便師生沿用原有的身分識別代號與密碼登入專屬iTunes子網站。校方可自行決定各檔案是否限定特定人士下載,抑或對一般大眾開放。


學生可隨時隨地複習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去年夏季加入iTunes U之前,就已開放師生透過校內網站上傳或下載課程的podcast檔和其他教育資料;加入該計劃後,其師生可利用蘋果提供的免費軟體與服務,連結至該學院的專屬iTunes子網站,下載需要的資料。密大新聞學院表示,多數學生早已熟悉iTunes的使用介面,應用成效良好。

  密西根大學牙醫學院去年秋季加入iTunes U計劃。該學院副教授強森(Lynn Johnson)表示,將課程內容數位化的構想來自學生,錄下教師授課內容並製作成數位檔案的工作也由志願負責的學生一手包辦,計劃推出至今相當成功,學生可隨時隨地複習上課內容。


iTunes U服務
●費用→免費
●對象→與蘋果電腦合作的全美各大學或教育機構,目前已有6所大學,包括︰
 ◎布朗大學
 ◎史丹福大學
 ◎杜克大學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密西根大學安納堡分校牙醫學院
 ◎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新聞學院
●內容→參加學校可設置各校的iTunes網站,將課程內容的podcast數位聲音檔案及其    他影音檔,上傳至各校網站,並決定檔案是否有下載資格限制。各校師生可透過蘋果電腦的免費軟體,連結自校iTunes網站下載檔案。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蘋果電腦www.apple.com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23 Things on Web 2.0

http://plcmcl2-things.blogspot.com/#progress

23 Things Recording Progress

Listed below are 23 Things (or small exercises) that you can do on the web to explore and expand your knowledge of the Internet and Web 2.0. Staff are encouraged to complete all 23 items on this list by October 31st in order to to receive a free USB/MP3 player. Those staff that complete all items by October 6th will also qualify for the laptop drawing and other prizes that will be awarded on All Staff Day.

23 Learning 2.0 Things*
(Note: Details about each task will be activated every week with posts related to each item)

Week 1: Introduction ( official start of week August 7th)
  1. Read this blog & find out about the program.
  2. Discover a few pointers from lifelong learners and learn how to nurture your own learning process.

    Week 2: Blogging
  3. Set up your own blog & add your first post.
  4. Register your blog on PLCMC Central and begin your Learning 2.0 journey.

    Week 3: Photos & Images
  5. Explore Flickr and learn about this popular image hosting site.
  6. Have some Flickr fun and discover some Flickr mashups & 3rd party sites.
  7. Create a blog post about anything technology related that interests you this week.

    Week 4: RSS & Newsreaders
  8. Learn about RSS feeds and setup your own Bloglines newsreader account.
  9. Locate a few useful library related blogs and/or news feeds.

    Week 5: Play Week
  10. Play around with an online image generator.
  11. Take a look at LibraryThing and catalog some of your favorite books.
  12. Roll your own search tool with Rollyo.

    Week 6: Tagging, Folksonomies & Technorati
  13. Learn about tagging and discover a Del.icio.us (a social bookmaking site)
  14. Explore Technorati and learn how tags work with blog posts.
  15. Read a few perspectives on Web 2.0, Library 2.0 and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and blog your thoughts.

    Week 7: Wikis
  16. Learn about wikis and discover some innovative ways that libraries are using them.
  17. Add an entry to the Learning 2.0 SandBox wiki.

    Week 8: Online Applications & Tools
  18. Take a look at some online productivity (word processing, spreadsheet) tools.
  19. Explore any site from the Web 2.0 awards list, play with it and write a blog post about your findings.

    Week 9: Podcasts, Video & Downloadable audio
  20. Discover YouTube and a few sites that allow users to upload and share videos.
  21. Discover some useful search tools for locating podcasts.
  22. Take a look at the titles available on NetLibrary and learn how to download audiobooks.
  23. Summarize your thoughts about this program on your blog.

* This list of "things"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43Things website. Note: This project is loosely based upon the website 43Things (which allows you to set and track personal goals) and the Stephen Abram article titled 43 Things I (or You) might want to do this year (Information Outlook - Feb 2006).

Recording Progress:

Recording progress for PLCMC staff in the L2 Tracking Log found on PLCMC Central is as easy as cut-n-paste.

First you'll need to register your blog. This will be covered in the directions the second week for item #4.

Once you start recording your discoveries through your own blog, you will need to check-off the item and enter the permanent link to the individual blog post that covers the exercise or "thing."

Depending upon the Blogger template that you selected, the "permanent link" for each individual post can be found either through the post’s title or through a link in the posts footer area the contains the date.

To record progress for an individual item in the Tracking Log:

  1. Click on the permanent link for the individual post.Example: Here is where you would find the perma link for this sample blog post:
  2. Select the "permanent link" url from the address bar at the top of your browser and right click. Select Copy.
  3. Open the Learning 2.0 Tracking log and locate the item number that you've just completed.
  4. Right click on the address line for the item and select Paste.Here's how you would record it in the L2 Log:

See, it's as easy and copy-n-paste. To keep up with recording your progress, I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make a habit of recording your progress weekly.

PS: If you’re not a PLCMC staff member, you can follow along as well. Just use the list discovery items found on the 43Things website to record your progress. Alas I’m sorry that I can’t include any MP3 players or laptop as incentives. For you, I hope just the fun of following along is enough. :)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What is Podcast ?

http://www.xxc.idv.tw/blog/xxc/webtryit/podcast_pobcast.html

Podcasting 在Wikipedia的定義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dcasting

Podcasting 是一種網路錄音或是類似的網路音訊軟體。這些錄音內容可以讓人在網路上下載到數位行動設備中,以供人離線或是在其他時間播放這些錄音內容。

這個名詞是由broadcasting(廣播)與webcasting(網路廣播)及iPod所衍生來的,因為許多早期的podcast的聽眾都是使用iPod作為播放的設備(儘管podcasting的概念並不一定只限於iPod與iTunes的應用上)。Podcasting類似一些數位錄影機(DVRs)的概念(如TiVo),可以讓你先將廣播的電視節目錄下來,以便稍後欣賞。


英語學習
ESLpod.com
網站每週有英語學習的podcast可供訂閱,目前有三種英語學習podcast。
TOEFL Podcast
ESL Podcast
English Through Stories
商業資訊


個人化廣播新媒介—Podcast之初探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李定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1][21],不到一年的時間,全世界已經累計600萬人正在聆聽一種剛崛起的傳播方式「Podcast」。這是一種類似於Blog的個人創作方式,不同在於它是以MP3格式,整合RSS的技術和網路下載的方式,可在iPod[23]或其它攜帶式MP3隨身聽上收聽,隨著攜帶式MP3隨身聽的快速普及,Podcast的影響力也持續增加中[2]。

  國外的廣播電台,如美國波士頓公眾電台(WGBH)[24]、加拿大廣播公司(CBC)[25]和英國廣播公司(BBC)[26],也預見Podcast的創新性和其受歡迎的程度,並已開始將部分的廣播節目,透過Podcast的方式來進行試播[9]。有鑑於此,Podcast未來將有可能成為一種主流的傳播媒介,這股勢力是不容忽視且值得持續觀察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初步探討之方式,透過收集、整理與歸納國內外相關之期刊文獻,來探討這新興傳播媒介正在如何影響現今傳播界。並期藉由本研究來增進國人對於Podcast的認識與了解,提供未來有意從事Podcast節目製作或研究之專家學者建議與協助。

第二節 研究限制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顯少有專家學者撰寫或報導Podcast的文獻或期刊,因此國人多數都不甚了解Podcast這項新興傳播媒介的內容與其運作方式。此外,中文Podcast的發展目前尚在萌芽期,國內也僅有極少數的網站在試播Podcast,因此在這方面的中文案例明顯比較缺乏。有鑑於此限制,本研究將只針對國外的案例來進行初步探討和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何謂RSS
  RSS是促使Podcast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使訂閱Podcast節目的聽眾可以直接透過RSS閱讀軟體(如iPodder[28])來直接訂閱並自動接收最新的Podcast節目。根據Ada(2004)[3]指出,RSS (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描述網頁內容(如新聞網頁)的 xml 格式,目前已知的一種翻譯方式為:聯合供稿系統。可以把RSS想像成一種已整理過且條列式的新聞資訊,閱聽人依照個人興趣來訂閱 RSS格式的內容後,不必打開網頁瀏覽器(Browser),只要透過RSS閱讀軟體,便可看到即時更新的內容。網站可以利用RSS半主動地將該網站的某些訊息、狀態等進行整理後,透過標題列的顯示方式提供給讀者閱讀,免去讀者要在眾多文字、圖片的網頁中尋找標題位置,因此讀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確認某項訊息是否是他所要關注的焦點。

第二節 何謂Podcast
  根據Lee Rainie & Mary Madden (2005)「Podcast」這個名詞是由廣播(Broadcasting)及iPod所衍生來的[21]。根據上述名詞,可以得知Podcast指的是「以iPod為代表的多媒體檔案播放器,來接受以類似廣播(Broadcasting)模式所發佈多媒體內容的行為[4]。」Podcast類似某些數位錄影機(DVRs)的概念(如TiVo [27]),可以讓使用者預先將廣播節目錄下來,以便稍後欣賞[10]。

  根據聯合新聞網(2005)報導指出[2],這是一種類似Blog(部落格)的個人創作,Podcast則是一種用聲音取代文字的Blog。提到Blog,在台灣譯為部落格,在中國大陸稱作「搏客」;而新興的Podcast目前在中國大陸亦有「播客」之稱,台灣目前對此則尚未有中文譯名。Podcast是藉由一個名為「iPodder」的免費下載軟體來運作,節目的內容與傳統的廣播節相似度很高,可以是電影評論,也可以是音樂播放頻道,或者是談話性節目等。

第三節 Podcast的起源
  曾擔任MTV電視台VJ的Adam Curry發表了一個叫做iPodder的軟體,這位年過40,轉型成功的網路行銷創辦人,原先只是想要在部落格中加入影片,卻在一場部落格的研討會中(BloggerCon 2001)巧遇RSS的原創者之一Dave Winer,Dave說服了Adam一件事:人們真正想要的是把網路上的資訊跟娛樂帶在身上,並且透過耳機聆聽。Adam在開放原始碼社群(Open Source Community)[31]的協助之下,於2004年8月份發表iPodder。iPodder是一套會自動從網路上取得音訊檔,並同步至iPod或其他攜帶式MP3隨身聽的軟體。Adam還製作了有史以來第一個Podcast的節目(Daily Source Code)[29],並且每天固定吸引十萬名的聽眾[5]。Adam每天都在”A8播音室”製作他自己的廣播節目,這間播音室就位在他那輛銀灰色Audi A8的前排座位上,Adam的筆記型電腦就放在他身旁的副駕駛座位上,車用點菸器為電腦供電的來源,麥克風則掛在駕駛座的上方。Adam則一邊開車一邊錄製他自己的廣播節目,麥克風除了錄進Adam自己的聲音之外,還有Audi A8衛星導航系統的倫敦郊區交通狀況。隨後這段錄音就會被他上傳至他的網站(dailysourcecode.com),然後接下來的兩天中,將會有高達十萬個下載人次,並在他們閒暇的時候,或許也是開車時,收聽這個Adam命名為「每日原始碼(Daily Source Code)」的開車自白節目[6]。

第四節 Podcast的用途 個人用途
  在Podcast的世界裡。不僅只是扮演聽眾的角色,也可以成為電台主持人,讓業餘DJ和沉溺於某嗜好的人擁有他們自己的廣播節目,而且可以在網路上免費提供給聽眾下載至如iPod之類的攜帶式MP3隨身聽中收聽[9],以此讓這些業餘電台主持人得以有媒介可以向全世界發聲,亦可以使某些特別嗜好(如極限運動或商品收藏)的族群尋求依歸與認同。

  教育用途除了做為個人廣播的用途之外,Podcast也可以運用在教育用途上,將講師上課的內容錄製成音訊檔,提供學員課後複習的管道。另外亦可將社團領導人的訪談錄音內容,以Podcast的方式來傳播出去。Podcast亦可以作為學校網路廣播的媒介[11]。Duke University以相同的概念,在2004年便開始將學校的相關規定和資料錄製成為數位格式的聲音檔,透過iPod來傳遞給所有剛進入校園的大學新鮮人,而在課堂時iPod主要則是在語言課上作為檢查作業之用[17]。

第五節 Podcast的運作方式
  在技術上來說,只要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和一支麥克風,您就可以掌握發言權,並且可以自己特有的風格向全世界播音。

  一般製作Podcast的過程:發布Podcast的人利用錄音工具,錄製一段節目或音效,並透過工具來產生Podcast RSS,然後再將所產生的Podcast RSS發佈到網路上,提供其他人訂閱。對於聽眾來說,使用RSS閱讀軟體訂閱Podcast節目之後,只要節目一有更新,便會自動接收下來,也可以設定自動將節目複製到iPod或其它的MP3隨身聽中,因此使用者便可以透過MP3隨身聽,不限時間和地域收聽Podcast的節目內容。除了使用MP3隨身聽收聽Podcast節目外,亦可以使用一般的個人電腦來收聽Podcast節目,只是這樣可能就尚失Podcast的誕生是為了強調可以將網路上的資訊和娛樂攜帶在身上的樂趣[5]。

第六節 Podcast的影響
  目前已經有超過3500個Podcast節目,而且未來將可能嚴重威脅傳統的廣播節目[10]。很多人相信,個人Podcast會有別於廣播電台,獨立走向前台,這些人中的一些天才會成為令人注目的廣播名人。這對廣播電台來說無疑是一件潛在的危險,如同網路的蓬勃發展,跟隨而來的新興媒體已對傳統媒體造成的打擊一般。儘管個人Podcast還完全不足以對廣播電台造成威脅,但這股趨勢還正在持續進行中[6]。有鑑於Podcast不需要廣播的許可執照、頻道和廣播電塔,而且目前Podcast的內容仍不在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22]的管轄範圍內[15],因此Podcast直接繞過進入廣播業時所需的所有基礎設施和規則,並且未來有可能會使價值210億美元的廣播產業改觀[10],隨著廣播節目的數位化,其傳播的模式也將朝向多樣化。美國地區的傳統廣播勢力已經受到此數位化趨勢的威脅。2005年2月25日,Viacom宣布它的廣播業務子公司Infinity Broadcasting資產減值109億美元,這個訊息也清楚說明該公司的預期盈利正變得晦暗不明。隔天,2月26日,美國最大的廣播公司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 將其廣播執照減值49億美元,雖然該公司宣稱這是配合安全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的要求所進行調整的措施。無論理由為何,有一個不可抹滅的事實:有越來越多的聽眾已經厭倦收聽這些同質性高且會突然播送廣告的廣播節目[10]。

第七節 Podcast的版權議題
  目前Podcast的播送內容仍有音樂版權的議題,BBC(英國國家廣播電台)所提供Podcast的內容服務,也因此必須先將音樂刪除之後,才能將節目內容放上網路。但專家指出,版權的議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釐清。截至目前,僅有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 ASCAP) 提供播客(Podcaster)以支付授權金的方式來取得音樂的合法使用權,一年授權金相當於台幣一萬兩千元[12]。由於大部分的播客(Podcaster)所提供的節目也都是基於興趣而製作,而並沒有商業行為,因此專家也對於最後有能力支付的人數採取保留的態度。更令人值得關注的是,在觀察Napster訴訟案件之後,美國唱片協會(RIAA)會不會也因音樂版權問題,亦將Podcast列入訴訟名單中[10],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部分。

第八節 Podcast目前的發展現況
  Podcast的影響力與Blog與日俱增。根據Lee Rainie, Mary Madden(2005)研究報告指出[21],近乎半數低於29歲的MP3隨身聽擁有者曾經下載、聆聽過Podcast,而29歲以上(包括29歲)的使用者聽過Podcast的比例則為20%。

  美國BusinessWeek(2005)則指出[10],目前Podcast站台已超過3500個,而且與日俱增。其中很多是小眾的訴求,或是像電影、體育及音樂等討論和評論,也能看到葡萄酒迷和啤酒愛好者的節目,甚至還有免費的每日星座算命節目。此外,Podcast可以結合Skype[32]等網路電話軟體來同時進行多人遠距廣播節目;即透過網路電話的連線方式,將主持人自己及其所邀請來賓的訪談內容錄製成Podcast節目。Podcast的創始人Adam也經常透過Skype來邀請其他來賓加入他的節目(Daily Source Code)當中。

  綜上所述,雖然Podcast只是小眾社群的廣播節目,但是不論是節目或聽眾的數量,成長的速度都很驚人。部份廣播電台也注意到Podcast,如波士頓公共廣播電台(WGBH)在2004年10月便開始提供若干節目的Podcast版,其下載量從第一週的30次到2004年12月的57,000次[7]。短期而言,Podcast不太可能會威脅到廣播電台的節目,但Curry(2004)則提出[14],隨著攜帶式MP3隨身聽的繼續成長,及具有MP3播放和網路連線功能手機的普遍,這些發展將會挑戰並影響傳統廣播的優勢。

第九節 中文Podcast普及的情況
  不同於國外,目前國內Podcast並未在網路使用者間掀起愛用的熱潮。此一傳播模式在我國尚未成為主流,主因為目前Podcast節目內容還是以英語為主,其次,國內民眾尚未熟知這新興的傳播模式。相較於中國大陸在Podcast的發展現況,中國大陸地區的民眾接受程度似乎比台灣地區的民眾高,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有部分網站開始製作Podcast的節目,並放在網站上提供使用者下載收聽。

  截至目前為止,Podcast接收軟體(如iPodder),目前仍尚未支援中文,因此中文Podcast節目大多並沒有透過RSS的方式來發佈,因此無法透過iPodder這類的軟體來訂閱中文Podcast節目,而使用者則必須要到發佈Podcast的網站下載最新的Podcast。

  除了上述Podcast接收軟體還尚未支援中文的因素之外,中文Podcast不普及的可能原因還有以下兩點:東西方教育造成表達習慣上的差異。台灣及中國地區的學生,可能到完成大學學業之後,都還尚未有機會在眾人面前演講。而在西方教育中,口頭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視與強調的一部分。其次,Podcast的興起也是得益於iPod的流行;在美國地區,iPod以及其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儼然變成一種文化。有鑑於Podcast亦為這種文化的延伸服務,因此便能短時間廣泛地傳播。在台灣和中國地區,iPod還只是一項被貼上奢侈品標籤的攜帶式MP3隨身聽,並未成為文化。此外,MP3雖然普及,但國內音樂版權的保護議題一直未獲得合適的解決方式,亦可能造成Podcast發布者的顧慮[8]。

第十節 Podcast的商業化
  Podcast世界裡有各種類型的節目,很容易讓人聯想這兩年來迅速竄紅的Blog。Podcast和Blog都擁有一項特權:因為擺脫了商業邏輯的束縛,使得許多個人和小眾的意見,都得以在網路上以極低的技術門檻和成本來取得發言權,開創了一個「We Media」的年代[5]。但在Podcast中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並不容易,與傳統廣播爭奪商業利益的鬥爭將會非常地激烈,Podcast距離商業化仍還有一段路要走。儘管目前已經有Volvo汽車這樣的廣告客戶,贊助為Podcast提供技術支援的網路公司,如Odeo[30]和The Podcast Network[33]。但目前所獲得的廣告收入並不足以補貼該網站的營運成本,此外大多數的播客(Podcaster)也無法從他們自己的節目中獲得收入,也許未來他們之中的某些人會找到將Podcast變成自己謀生的方式。
  
  此外,Evan Williams和Noah Glass的Odeo已有一套完整提供Podcast服務系統的商業計畫,這系統可為Podcast的節目製作人和聽眾提供一項方便的服務。任何人只要有電話,撥通Odeo之後,透過話筒來錄製自己的廣播內容,剩下的工作,Odeo會幫您完成。除此之外,Odeo的經營計畫還包括內容交易和內容查詢服務、出售廣告欄位。Evan Williams表示,希望Odeo的廣告能夠如Google般根據顧客的需求,以最少干擾的方式插播在節目當中[20]。

第十一節 Postcast的未來趨勢
  Podcast快速攀升地成長,其主有的原因有二:主要的因素是這兩年攜帶式MP3隨身聽的快速普及。根據Jupiter Research(2005)預測[20],單就美國擁有攜帶式MP3隨身聽的人數,將從2004年的一千一百多萬人,成長至2008年的四千五百萬人。另外一股動力則是來自於龐大的Blog社群。目前三千五百多個Podcast節目中,許多都是由受歡迎的Blog站長所推出,這些人將每天的網路日誌錄製成音訊檔,方便分享給沒有時間閱讀的網友[5]。

  如前所述,一些知名的廣播公司,例如美國公眾電台(WGBH)、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和英國廣播公司(BBC),也開始提供部分節目以Podcast的方式傳送出去。未來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廣播電台的跟進,以往礙於電波強度等限制而無法在其他地區收聽的知名廣播節目,也將隨之透過網路全球化播出[5]。

  觀察員們預測,Podcast會如同Blog一般,將朝向一個利基導向(niche-oriented)的市場趨勢[16],聽眾有能力從網路上挑選、訂閱、下載和收聽他們有興趣的節目內容,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可能在手機上直接下載和收聽[14]。

結論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閱聽人習慣的改變,傳統報業隨著網路平面媒體的發展而有衰退的趨勢。廣播電台的未來,是否也隨著Podcast的發展而和現今的傳統報業一般呢? 這是往後值得繼續觀察的方向。

  綜觀過去,廣播電台播送廣播節目的門檻很高,並非一般民眾能力所及,除了要購買昂貴的廣播設備之外,還必須取得廣播頻道的播送許可。隨著網路串流技術(Streaming)的成熟和寬頻網路的普及,使得網路廣播成為新興的媒體,但這還尚未滿足一般的閱聽大眾。閱聽大眾還希望能夠將網路上的資訊和娛樂帶在身上,而不再侷限在於電腦前。有鑑於此,Podcast則在Adam Curry和Dave Winer的努力下達成,提供一個新興的傳播媒介,並獲得廣大業餘廣播主持人和聽眾的迴響,就連軟體巨人—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也已經投入Podcast節目的服務行列中,每天最少會發表兩則新的Podcast,其內容是內部公報(insider communiques),鎖定軟體設計師為其主要的閱聽眾[19]。

  Podcast最大的特色在於它Time-Shift的能力[18],使用者可以下載並攜帶他們喜歡的節目,然後在通勤時、開車時、運動時、做家事時聆聽。這個訴求很類似「廣播版的TiVo」,即使用者不需要跟著節目的播放時間來收看或收聽節目,而可以事先將節目預錄下來,等有空暇時間再欣賞。

  目前Podcast還在成長階段,也還在吸收更多的節目和聽眾,儘管國外很多大型媒體都看好Podcast的未來發展,並有部分廣播媒體投入Podcast的行列,惟目前中文Podcast的節目仍不多。此外,國人是否也能夠接受這種新興傳播模式,這也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Podcast在iPod等數碼音樂播放機用戶間日益普及(民94年4月4日)。路透社。民94年4月8日,取自:http://news.yam.com/reuters/computer/200504/20050404716282.html
[2] Podcast會說話的Blog(民94年4月6日)。聯合新聞網。民94年4月9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2/88/52/12885241.html?/tech/20050406.html
[3] RSS的應用教學(民93年12月1日)。民94年4月11日,取自:http://blog.t-times.net/ada/space/start/2004-12-01/3
[4] Herock(民94年02月23日)。也探Podcast。民94年4月16號,取自:http://herock.net/archives/000060.html
[5] 楊致偉(民94年3月31日)。人人都能主持廣播節目Podcasting。數位時代雜誌。民94年4月16號,取自:http://blog.yam.com/apekiller666/archives/56759.html
[6] 呂離(民94年4月)。播客帝國 廣播革命。環球企業家,109。
[7] 林龍生(民94年3月18日)。Podcasting挑戰你收聽廣播的習慣。電子商務時代。民94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ctimes.org.tw/readpaper.asp?id=6894
[8] 中文Podcast為何慢熱(民94年4月3日)。民94年4月10日,取自:http://webleon.net
[9] Conhaim, Wallys W. (2005). iPod Sprouts Successful Changes in Media Landscape. Information Today, March, Vol. 22 Issue 3, p25.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0] Green, Heather, Lowry, Tom, Yang, Catherine, Kiley, David(2005). THE NEW RADIO REVOLUTION. Business Week, March 14, 00077135, Issue 3924.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1] Odvard Egil Dyrli(2005). Odvard Egil Dyrli on Podcasting.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January, Vol. 41 Issue 1, p69.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2] John R. Quain(2005). Podcasts Going Legit. PC Magazine, April 26, Vol. 24 Issue 7, p19.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3] Green, Heather(2005). Radio Days for Everyman. Business Week Online, March 3.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4] Stephen Humphries (2004). 'Podcast' your world.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December 10, Vol. 97, Issue 11.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5] John R. Quain(2005). All the Hits on WYOU. U.S. News & World Report, May 2, Vol. 138, Issue 16.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6] Jo Twist(2005), 'Podcasters' look to net money, BBC News. Retrieved April 22,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news.bbc.co.uk/1/hi/technology/4371555.stm
[17] Wallys W. Conhaim(2005), iPod Sprouts Successful Changes in Media Landscape, Information Today, March, Vol. 22 Issue 3.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18] Podcasting, Wikipedia, Retrieved April 22,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dcasting
[19] Radio to the MP3 degree: Podcasting, USA Today, February 9, 2005, Section: Money, Pg. 01b. Retrieved April 15, 2005,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20] John Markoff(2005), For a Start-Up, Visions of Profit in Podcasting,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5, 2005, Retrieved April 21,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ytimes.com/2005/02/25/technology/25podcast.html
[21] Lee Rainie, Mary Madden(2005), Podcasting catches on,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April 3, 2005, Retrieved April 21,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ewinternet.org/pdfs/PIP_podcasting.pdf
[22] 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網站,http://www.fcc.gov/
[23] Apple – iPod網站,http://www.apple.com/ipod/
[24] 波士頓公眾電台(WGBH)網站,http://www.wgbh.org/
[25]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網站,http://www.cbc.ca/
[26]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http://www.bbc.co.uk
[27] TiVo網站,http://www.tivo.com
[28] iPodder網站,http://www.ipodder.org
[29] Daily Source Code 網站,http://www.dailysourcecode.com
[30] OEDO網站,http://www.odeo.com
[31] 開放原始碼社群網站,http://www.opensource.org
[32] Skype網站,http://www.skype.com
[33] The Podcast Network,http://www.thepodcastnet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