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資訊融入英語教學實務(一)──語音電子郵件的應用

http://www.cavesbooks.com.tw/e_magazine/e_magazine_article.aspx?language1=0&sn=231

韋金龍 2005/02/28


前言 
  「溝通式教學」雖然已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國內多數英語教師也都能接受這種理念,但也許是受到語言環境的限制及考試領導教學的影響,各級學校的英語教學實際上多半還是以傳統或聽講(Audio-lingual)教學為主,偏重語言知識及語文用法(usage)的傳授與練習,比較輕忽「溝通式教學」的重要特徵—語用(use of the language)的教學;為了應付考試,課堂時間多數被用來進行「接受性」(receptive)的語言技能(如:聽與讀)教學,「產出性」(productive)的語言技能(如:講與寫)教學活動較不受重視,長此以往,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學習態度是被動消極且急功近利的,幾乎很少有人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有信心,因為應付考試的學習模式會造成只學習死知識、枯燥無味,且臨時抱佛腳、考完即忘,無法有效提昇語文溝通能力,學習成就普遍低落。

當然,語文知識是語言使用的基礎,不但不可忽視,而且還得認真教導學習才行,但是如果課堂上「太過偏重」語文知識的傳授,「過度強調」所謂正確的語文用法,教學活動往往會畫地自限,很難跨進「語用」的殿堂。少了語用的英語教學只會讓人有半調子的感覺,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溝通──根本不易達成。因此,我們如果想增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強調「語用」的教學活動就相當關鍵且重要了,因為讓學生從「用」中學(learning by using)的最直接感覺就是非常受用,學習動機應該會比較高,學習態度也會變得較主動且積極,而他們在語用的過程中,為了要達成溝通的目的,不但需要活用習得的英文知識,甚至更得進一步探索並學習課外的英文,學習的範圍不受教科書的限制,這種全方位宏觀式的學習模式,可促使他們不斷重覆思考操練所習得的語文知能,學習保留率(retention rate)自然提昇,學習成就感也比較高,英語溝通能力(competence)就可以慢慢培養起來,一旦語文溝通能力強,應付標準化測驗時,只需事前稍加練習熟悉題型,考試成績應該不致太差,因此,強調語用的教學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然而,電腦網路發明之前,國內英語教師要兼顧「語法」及「語用」的教學,進而落實溝通式的教學理念,坦白說並不容易,而且是個相當艱鉅的任務。而今,藉由結合網路傳輸應用,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活用語文知能並非難事,網路多媒體已成為落實「溝通式英語教學」值得期待的利器。


藉網路多媒體落實溝通式教學法
 
  值此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代,教學媒體除了傳統的器材如錄音帶、錄影帶、電視等之外,網際網路應該是英語教師的首選,因為藉由結合多媒體電腦網路的英語教學,教師可以把課室活動設計得更新奇、更活潑、更多樣,而學生也可以透過網路平臺跨出教室,活用課堂習得的英語知能與外界直接且真實的互動溝通,讓英語教學及英語知能「活」起來。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及專家指出多媒體網路對溝通式英語教學有正面的助益(Beauvois, 1994; Chiu, 1998; Chun, 1994; Huang, 1998; Kern, 1995; Liaw, 1998; Liou, 1997; Warschauer, 1996 & 1997; Yan, 1998),所以資訊融入英語教學應是值得大力推動的。然而,就筆者和基層英語教師接觸的經驗,發現有些教師往往自謙是電腦白痴或患了電腦恐懼症,不願也不敢使用電腦科技,或有些教師雖已具備電腦與網路基本操作知能,如:文書處理、試算表、簡報系統、電子郵件、上網等,但對有效融入英語教學的可行模式卻所知有限,再加上教學時數不足、趕進度、設備不齊、影響考試、雜務繁忙等藉口,使得資訊融入英語教學在各級學校幾乎僅止於喊口號,無法真正落實,相當可惜。因此,筆者將過去到各校演講分享的研究及教學心得整理成文字,在此提供給求新求變、有意將資訊融入英語教學的老師們參考。資訊融入英語教學的可行模式相當多,筆者首先要介紹的是「語音電子郵件」(voice email)在「英語口語溝通教學」上的應用。


「語音電子郵件」融入英語教學 

  「語音電子郵件」的傳送是指利用電子郵件發送預先錄製好的語音檔案。任何人只要會利用電子郵件傳送附加檔案,語音電子郵件的發送及接收應該不成問題。而其融入英語教學的關鍵之處,則是語音檔的製作及教案設計,以下筆者分別將設備需求、語音錄製與傳送及可行之教學活動設計做簡要說明:

一、 設備需求:  
多媒體電腦、寬頻網路傳輸、耳機或喇叭、麥克風、視窗作業系統、電子郵件軟體、錄音軟體。

二、 語音錄製與傳送:

1.將耳機及麥克風插入電腦音效卡的插孔(通常音效卡上會有圖示或標以不同顏色)。  

2.開機並啟動視窗作業系統中的「音量控制」程式(開啟程序及方式參見下一步驟),點選錄音功能,並調整音量(錄音過程中仍可持續調整)。
 
3.啟動「錄音機」程式(「音量控制」及「錄音機」程式可經由視窗作業系統的[開始]→[程式集]→[附屬應用程式]→[娛樂]分別啟動),開啟後螢幕上會出現一個錄音機的圖示面板(如圖一),面板上的配置類似傳統錄音機按鍵之按鈕,其操作方式也和傳統錄音機雷同。最右邊的圓點按鈕即為錄音鍵,按下錄音鍵即可對著麥克風講話錄音。錄音過程中,面板上會顯示聲紋及錄音的時間或長度,按下黑色方形按鈕即停止錄音,錄完後可以按快速回帶及播放按鈕試聽錄製效果,不滿意可重錄,直到滿意後存檔。這種語音檔案是 *.wav格式,佔記憶體空間較大,因而限制了每次錄音的長度。市面上另外有些免費試用的mp3錄音軟體,也可下載安裝做為錄音的工具(如:圖二CooolSoft http://www.cooolsoft.com/mp3rec.htm;圖三 Goldwave http://www.goldwave.com/release.html/)。




▲圖一:Windows錄音機面板圖


▲圖二:CoolSoft MP3錄音機面板圖

▲圖三:GoldWave錄音機面板圖


4.將語音檔以附加檔案的方式透過電子郵件傳送給他人(參與活動的老師和學生事前皆應學會收發電子郵件 )。

※注意事項:提醒學生在傳送作業前先掃毒,老師在開啟學生送來的附加檔前也應先掃毒,以防萬一。此外,由於語音檔會佔用較多記憶體,所以除非教師自己電腦的硬碟記憶體容量夠大,否則最好請學生預留作業備份,收到學生的語音作業後要馬上處理、打分數並回覆學生,之後即可刪除郵件,不要在自己電腦內留存備份,以減輕硬碟的負荷。

語音郵件教學活動設計建議

  英語教師可以將語音電子郵件運用於口語溝通教學活動,以增加學生英語聽、說的練習機會,進而改善其聽、說能力。活動形式以學生個人或分組配對進行課外作業較理想,而作業活動最好能依學生語文程度做不同的設計:

1.對初學或程度較差者(如中學以下的學生),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後,錄製成「語音檔」傳送給老師:
‧ 朗讀教過的單字、片語、句子或課文;
‧ 朗讀自己造的句子(利用教過的單字或片語)或自己寫的簡短文章段落;
‧ 朗讀課外讀物;
‧ 分組兩兩配對,朗讀教過的對話;
‧ 分組兩兩配對,互相背誦課文或對話。

2.對中、高程度者(如高中以上學生),老師則可要求學生多加延伸發揮,完成以下工作,並錄製成「語音檔」傳送給老師:
‧ 朗讀或背誦課文;
‧ 口頭自我介紹;
‧ 看圖說故事或自編故事;
‧ 針對指定的主題或問題發表意見或看法;
‧ 依指定的題目或自訂主題即席演講;
‧ 口頭介紹特定的人、事、時、地、物等;
‧ 分組兩兩配對,依指定的題目或自訂主題進行即席自由對談,並錄製成語音檔傳送給老師。

結語

表面看來,「語音電子郵件」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似乎有傳統錄音帶應用的影子,但它透過電腦及網路的「數位化」,有其新奇及方便的優勢。據本人採行後的經驗發現,學生往往會因為新奇而樂於主動嚐試,只要願意嚐試,開口唸英文的時間自然增多,且多數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因為求好心切經常重錄再錄,反覆練習的機率因而提高。雖然量變不必然產生質變,但是老師會明顯察覺到學生花在英語口語練習的時間增加了。當然,自己的工作量也會增多,不過,能增加學生練習機會的這個成果也頗令人欣慰,不是嗎?因此,建議各級英語老師在條件允許下,可以將語音電子郵件活動結合成為正式課程的一部份,並將學生的學習表現算進學期成績,相信教學成效必然大不相同。而如果外在條件不允許全面採行,建議教師可以用鼓勵的方式給參與活動且表現不差的同學額外加分或?品鼓勵。其實,在學生網路運用與電腦素養愈來愈好的今天,要將語音電子郵件融入英語教學應該不是難事,只要教師能妥善設計教學活動,英語聽、說教學必將呈現不同的風貌,意想不到的學習成果應可合理期待。

  當然,天底下絕無十全十美的教學策略及方法,語音電子郵件的應用也不例外,教師在採行前應該自己先熟習軟、硬體的操作,並做好課程規畫,實施前並應先告知家長,且到電腦教室親自演示,讓學生上機操作充份練習。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問題及困難,老師應耐心地給予精神鼓勵及技術支援,萬一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軟、硬體問題,可請教電腦教師或甚至學生,教學相長,假以時日,自己的科技知能及教學信心必然更精進,成為走在時代前端且有自信的英語教師也將不再是夢。最後,文中提到的教學活動建議只是個人的想法,不一定適合所有教學情境,教師應審度自身的教學環境及資源,做最適當的安排。

參考書目

  • Beauvois, M. H. (1994). E-talk: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computer-assisted classroom discussion.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28, 177-90.
  • Chiu, M. H. (1998). Increasing interactions via electronic mail. In M. S. Lin, P. H. Chen, Y. N. Leung, & J. Katchen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Vol. I), (pp. 339-348). Taipei, Taiwan: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 Chun, D. M. (1994). Using computer networking to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interactive competence. System, 22, 17-31.
  • Huang, S. Y. (1998). The value of networked computers in teaching EFL writing. In M. S. Lin, P. H. Chen, Y. N. Leung, & J. Katchen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Vol. II), (pp. 519-528). Taipei, Taiwan: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 Kern, R. G. (1995). 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Effects on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457-76.
  • Liaw, M. L. (1998). Using electronic mail for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System, 26(3), 335-51.
  • Liou, H. C. (1997). The impact of WWW texts on EFL learning.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0(5), 455-78.
  • Warschauer, M. (1996). 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ALICO Journal, 13(2), 7-26.
  • Warschauer, M. (1997). The Internet for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TESL Reporter, 30(1), 27-33.
  • Yan, S. C. (1998). The World Wide Web as an EFL writing tool. In M. S. Lin, P. H. Chen, Y. N. Leung, & J. Katchen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Vol. II), (pp. 897-903). Taipei, Taiwan: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作者簡介
◎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主修教學系統科技
◎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主修電腦輔助教學
◎ 個人網頁:http://benz.nchu.edu.tw/~clwe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